日本的教科書有很多種,並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編寫人員不同,教科書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但所有出版社的教科書都要經文部科學省審定。由於日本和中國有著兩千多年交往的歷史,無論哪種教科書中,關於中國的內容都很豐富,尤以高中課本為甚。

    最近,《環球》雜誌記者到日本國立教育研究所查閱了日本所有的正在使用的高中教科書,並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種類,來了解日本教科書中有關中國的內容。
 
古典內容不少於中國高中課本

    就中國古典的內容來說,其在日本高中教科書中的份量可以說不少於中國的高中課本。

    日本學生學習的《國語綜合》相當於中國高中的語文課,教育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國語綜合》採用率為26.9%,在國語綜合教科書中排行第二,主要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現代文編,是日本現代的小說、隨筆和詩歌,佔181頁,第二部分是古文篇,有和歌、物語、軍紀物語,從182頁至263頁,第三部分是漢文篇,從264頁至338頁,全是中國古典的內容,包括中國的寓言故事如守株、矛盾;《史記》的節選如管鮑之交、雞口牛後、先從隗始;唐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渙的《登顴雀樓》、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以及論語的部分章節等,這些篇幅佔到《國語綜合》的三分之一。

    除了《國語綜合》之外,還有選修課《古典》和《古典講讀》。其中《古典》裏中國古代文學的內容佔了一半,而《古典講讀》幾乎全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內容。

    另外的一本教材《倫理》相當於中國的德育課,總共分為五章,涉及到中國的內容也不少,在《人的自覺》一章中主要介紹了中國的儒家思想和老莊思想,在人與宗教一節仲介紹了中國的佛教。在第二章《外來思想和日本傳統思想》一節中,介紹了佛教對日本人的影響,儒教在日本的展開等。從中可見,日本很注意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教育日本的年輕人。

不統一的近代戰爭史觀

    《世界歷史》是日本高中的必修課,其中,山川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歷史》採用率為39.6%,排名第一。該書介紹了中國唐代文化以及唐代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對明清的中國發展有專節敘述,對西方文化傳入中國的歷史進行了評論。在其中的《東亞民族運動》一章中專節介紹中國的動向,其中包括“五四運動”,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及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北伐戰爭、“四一二”大屠殺、長征等。在“日中戰爭的擴大”一節中寫到,“ 1936年二二六事件之後,軍部力量越來越強,日本轉向法西斯戰時體制,軍部籌劃在中國華北擴大領土;1937年7月,以北京郊外盧溝橋事件日中兩軍衝突為契機,戰爭開始擴展到中國各地,日本軍以攻下南京為目標,12月佔領南京時,日本軍大量屠殺一般市民和俘虜”。

    從採用率最高的世界歷史教科書來看,它沒有宣揚侵略有理論調,對日本軍國主義有一定程度的反省,對南京大屠殺也有記述,但是沒有使用“侵略”二字,南京大屠殺也沒有寫明死亡人數。

    《日本史》也是日本高中必修課,山川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史》採用率為32.6%,在所有日本史教科書中排名第一。日本史涉及中國的內容更具體,並記述了慰安婦和日本強徵勞工的史實,雖然從字裏行間可以看出對那場戰爭的否定態度,但其反省並不深刻,同樣有意刪除了侵略戰爭的字樣。倒是採用率排名第二的東京書籍出版社出版的歷史教科書明確寫明“侵略”中國的字樣。

    至於扶桑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右翼分子宣傳侵略有功、侵略有理、否認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等史實的歪曲歷史的教科書,在日本高中採用率不到1%。不知是採用率太少的緣故,還是由於其他原因,記者在國立教育研究所沒有找到這本教科書。

拉近與現代中國的距離

    《世界地理》教科書專節介紹了現代中國的面貌,帝國書院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理》採用率佔41.9%,在所有世界地理教科書中佔壓倒優勢,主要特點是圖文並茂。其中第三節《國家規模的地域調查》一開始就透過幾張圖片介紹了中國,分別是中國春節北京地壇舞獅子、萬里長城、北京朝陽公園打太極拳的人們、桂林山水……從人文景觀、自然風物到文化習俗,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接下來介紹的是中國的飲食文化中的四大菜係:北京菜、廣州菜、上海菜、四川菜;中國人打招呼的習慣也與吃有關,見面時總問:吃過了嗎?

    它的第二部分介紹了中國漢族的文化,不同方言漢字的讀音不同,漢民族的婚姻觀和信仰,獨生子女政策;第三部分是中國的少數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主要介紹了壯族、苗族、蒙古族和藏族等。另外還有中國的少數民族保護政策,旅遊開發和少數民族;第四部分則介紹了中國經濟增長和都市生活。教科書中這樣寫到,中國1978年實行經濟改革和開放政策,透過引進外國投資,工業發展迅速,從80年代,對外國企業優惠的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沿海陸續湧現,出口增長,現在中國的家電等生產量佔世界首位,其中有些出口到日本,在日本到處可以看到中國生產的產品。

    至於中國人生活方式發生的變化,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廣州人的生活。另外,《世界地理》也寫到,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也出現了買不起房、交通堵塞、大氣污染、水質污染等環境問題。該書的第五部分介紹了中國社會差距拉大和西部大開發政策,用具體數位說明西部農村與都市的差距。《世界地理》對中國現狀的介紹比較全面,學生學習之後,會增強對中國的理解和興趣。

    總之,日本高中教科書關於中國的內容十分豐富,日本人關心中國,與中日兩國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各個領域的聯繫日益密切有關,也與日本教科書全面介紹中國歷史文化和現狀有很大關係。但是在關於日本近代史的部分,日本歷史教科書還是存在著反省侵略戰爭不夠深刻的特點,而日本年輕人對那段歷史的認識也越來越模糊。

(BBC 駐東京記者 何德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35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